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4—2017年)
来源: 作者:学工处  发布时间:2015-05-29 00:00:00 浏览人数:210次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骨干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培训质量,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3〕9号)、《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目标,以提高培训能力为重点,以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基础,创新培训方式与手段,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为不断提升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主要目标

到2017年,基本形成适应我省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符合辅导员成长成才规律、规范科学的培训机制,基本构建起内容完善、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

——培训规模稳步提升。积极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省级培训2017年底前实现轮训一遍,校级培训实现全员化、全覆盖。

——培训质量显著提高。围绕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培训内容更加符合辅导员职业特点、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培训课程体系更加规范完备,社会实践、学历提升、省内外高校交流、海外考察研修、地方挂职锻炼项目更加丰富,培训方式不断创新,培训评估制度更加完善。

——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优质培训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网络培训学习资源不断丰富,全省高校辅导员专委会和培训基地功能进一步发挥,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高,经费保障更加有力。

——辅导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辅导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育人能力显著提高,作风修养持续提升,共同职业目标和价值追求进一步深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

三、培训内容

1.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教育,加深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理解,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形势与政策教育。以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使命为重点,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成就教育,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改革措施教育,对国情、省情教育,对当前国际形势、国际关系状况和我国对外政策的教育,对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和任务教育。

2.专业素养提升

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以树立爱生敬业的职业理想为重点,抓住辅导员职业道德养成重要环节,教育引导辅导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精神追求、良好的职业操守。

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分层分类进行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民族学、传播学、哲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教育,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和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提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方法、历史发展、研究方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素质教育,指导辅导员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围绕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推进理论探索和工作方式创新。

3.职业能力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能力培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工作方法和能力培训,帮助辅导员掌握主题教育、个别谈心、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辅导员做思想工作的基本功。

大学生党建工作培训。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培训,提高辅导员把握党员发展质量和开展基层党支部活动的能力。引导辅导员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重要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前沿问题研究,提高党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学生事务管理培训。学习国内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成果经验,通过知识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提升辅导员团学与班级工作的管理能力、学业辅导与就业创业指导能力,提高辅导员学生事务工作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训,加强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实践教学,提高辅导员疏导心理困惑开展心理咨询的能力、辅导学生发展的能力、参与应对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

运用网络能力培训。围绕网络社区运用、网络舆情管理、网上思想教育引导等内容,提高辅导员开展网上教育、管理、服务及网络引导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的培训,提高辅导员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四、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以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为示范,建立以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心理素质拓展实训中心)举办的培训研修为重点,以各高校举办的培训为基础,分层次、全覆盖的辅导员培训体系。

2.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

积极做好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班的参训调训工作,优先安排全国、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获奖辅导员和各高校优秀辅导员参训。

加大省级辅导员培训工作力度,继续依托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等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以及省高校心理素质拓展和实训中心(华东交通大学)举办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每年培训1000人左右。通过举办辅导员工作论坛、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专题研讨,加强辅导员工作交流和学术研究。探索开展辅导员海外研修项目。每个专职辅导员5年内至少要参加1次省级以上培训。

各高校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辅导员系统培训,加强辅导员职业素养、工作能力和思想道德等日常培训。要根据调训要求选派辅导员参加教育部和省级辅导员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高校交流、地方挂职锻炼、在职研修、社会实践等。各高校每年要根据自身实际举办好校级培训班,辅导员在岗期间每年要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在岗培训,新任辅导员上岗前,要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岗前培训。

3.加强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的政策、资源、项目支持力度,满足辅导员接受高层次培训的需要。健全科学规范的基地工作管理、评估机制,定期对基地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申报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新增1-2个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各高校要建立和完善辅导员校内培训机制。

建立全省辅导员培训专家库。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专家和中青年理论骨干到师资库中,注重从学校党政领导、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离退休教授和优秀辅导员中选聘培训师资,构建理论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培训专家库,不断优化师资配置。

4.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积极吸收国内外研究最新成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经验,组织编写贴近工作实际的系列教材,制作课件和教案,逐步建立理论学习、能力训练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

5. 推动辅导员开展工作和学术研究

在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包括辅导员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对辅导员开展实践和理论研究给予项目经费支持,鼓励辅导员成为专家型人才,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建设,结合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决策咨询价值和推广示范意义的研究成果。

6.积极推进辅导员学历提升

继续选拔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其他相关学位、开展业务进修。到2017年,专职辅导员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有明显增长。各高校要将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享受有关鼓励政策。

7. 强化实践教育

组织辅导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驻军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开展社会考察和假期实践,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广泛组织辅导员假期家访,切实了解学生实际需求。推进优秀辅导员国内高校交流研修活动和境外海外短期考察研修。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选派辅导员到基层、到西部挂职锻炼,提升素质、增长才干。

8. 推进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建设

不断提高辅导员管理、培训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建设全省高校辅导员网站,建立辅导员队伍信息数据库,探索开发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各高校自身资源优势,建设一批网络培训精品课程,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面向辅导员学习需求,建设便捷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各高校要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辅导员培训工作,完善领导体制,把辅导员培训纳入干部培训和教师培训规划。加强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确立培训内容、形式和具体要求。加强整体设计,制定年度辅导员培训计划,组织、协调、科学合理地安排辅导员分期分批参加培训。加强质量监控和检查监督,定期开展督查,确保辅导员培训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 保障经费投入

省级财政对基地建设进行适当的经费支持,基地依托高校要安排配套专项经费,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基地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能力和质量。各高校要落实培训经费,实施校级培训计划,保证辅导员培训任务的完成。严格辅导员培训经费管理,确保经费使用规范、高效。

3. 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和完善辅导员培训的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资料和证书管理制度。做好培训与任(聘)用的有机衔接。把培训情况和学习成效作为辅导员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坚持新任辅导员入职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制作发布 景德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域名:jdzu.jx.cn 赣ICP备05000937号-1 域名:jdzu.edu.cn 赣ICP备050009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