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夯实学生成长成才思想根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我校秉持“三全育人”理念,积极打造全员参与、全过程贯通、全方位协同的“大思政”育人共同体。为此,特制定“青春铸魂·思政同行”主题教育工作方案,旨在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精准化的价值引领,推动思政教育落地见效,构建育人新生态。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精心设计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富有实效的主题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旨在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锤炼品德修为,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本方案紧扣时代诉求、学校特色和学生成长关键节点,强调体系化构建一条主题鲜明、前后衔接、层层递进的月度教育主线,实现教育内容的连贯性与进阶性。同时,通过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载体,推动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三、主题设置背景与月度活动安排
本方案的主题设置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紧扣特殊时间节点,利用开学、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期、传统节日等契机,强化教育的时效性;二是抓住学生成长关键期,如新生适应期,提供及时的思想引导与人文关怀;三是契合思政教育核心内容,系统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
第一学期:
9月:新老生入学教育月
设置背景:新生入学、老生返校,是全年中学生思想动态最活跃、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指导思想:对新生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入学教育,帮助其了解校史校情、适应大学生活、确立奋斗目标。对老生进行“升级”教育,引导其承前启后,做好表率。核心是“认同、融入、启航”。
10月:“晓国情•传经典•爱国心”主题教育月
设置背景:十月有国庆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高潮期。结合国家发展成就与传统文化,深化教育内涵。
指导思想: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引导学生既了解当代中国的伟大成就,又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力量,从而升华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1月: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月
设置背景:避开月初活动高峰,营造深沉、内敛的文化学习氛围。同时为学期末减压。
指导思想: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围绕地区文化和我校专业特色,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其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并从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
12月:家校育人月
设置背景:年末岁尾,是总结全年、展望未来的时刻。同时临近寒假,需再次强化家校联系与学生安全教育。
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成长进行复盘与反思,学会感恩。通过再次致信家长,巩固家校育人成果。同时进行年终安全教育与诚信教育,确保学生平安、充实地度过假期,以饱满热情迎接新年。
第二学期:
3月:学生入学教育强化月
设置背景:新学期伊始,是学生调整状态、树立新目标的关键时期。针对学生,需持续巩固入学教育成果,引导所有学生规划新学期。
指导思想:以“适应、规划、养成”为核心,帮助学生尽快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明确学期目标,强化校规校纪和安全意识,为新学期打下坚实的思想和行为基础。
4月:全国两会精神学习月
设置背景:全国两会于3月召开,4月是深入学习、消化吸收两会精神的最佳时机。
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家方针政策与发展蓝图,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增强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5月: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月
设置背景:五月有“五四”青年节,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黄金时期。
指导思想: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了解党的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四个自信”,激励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6月:感恩教育月
设置背景:适逢学年尾声,是学生系统回顾学业收获、总结成长历程的关键节点。在此时期开展感恩教育,深度契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帮助学生将自发的情感表达升华为自觉的价值认同与责任担当,是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
指导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感恩·责任·奋进”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并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刻苦学习、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培养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精神力量与价值共识。
四、保障措施与实施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学工处统筹协调,各二级学院负责具体实施。明确各级职责,形成学工处-学院-班级三级联动工作机制。
强化队伍协同:充分调动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学生骨干的积极性,形成育人合力。
创新载体形式:综合运用讲座、研讨、实践、竞赛、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鼓励利用“学习强国”、校园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线上教育。
注重总结宣传:各学院需及时报送活动动态、图文资料和优秀案例。学工处将通过校园媒体对活动成效进行集中宣传展示,营造良好氛围,并定期进行总结评比,推广先进经验。
提供经费保障:学校应为主题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各项活动高质量落地。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学工部将根据实际情况和上级要求,对方案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以期取得最佳育人实效。
学生工作部
2024年8月20日